当前位置:首页 > 振兴要闻 > 热点关注

文化赋能助力王益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4/20 浏览量:1580

乡村振兴陕西网】摘录4月12日,天空中飘着小雨,走进王益街道宜古村的王长军音乐文化小院,刚到门口,就听见“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的唱戏声和阵阵叫好声。跨步进入院内,十来位村民坐在帐篷下,拉二胡、打鼓、敲锣、唱戏,分工各不相同,却将一曲曲柔来如水、烈来如火、苍凉遒劲、九曲回肠的秦腔在小院里隆重上演。
近年来,王益区坚持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完善乡村文化治理体系,推进村民文化自治,激发村民文化传承意识和文化创新热情,发展乡村本土文化,让多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一幅“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化育民 赋予乡村振兴“新灵魂”
每当空闲,宜古村附近的村民就会来到王长军音乐文化小院来参加文化活动,或打着快板来段评书表演,或伴随音乐来段舞蹈,或趁着兴起吼段秦腔,展现老陕人的豪放粗犷……
“我是宜古村的村民,从小就热爱唱歌、跳舞,自从村里有了音乐文化小院,农闲时来这儿唱唱歌、跳跳舞,还会和大家一起编排一些新舞蹈。前一段时间我还去市上参加活动了。文化小院丰富了我的农闲生活,咱农村人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也有了‘文化归属’。”前来参加活动的张阿姨高兴地说。
有阵地才有根基,有活动才有活力,乡村文艺小院的建立,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活动载体。乡村文艺小院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职责,以乡村文艺能人为支点,深入群众中间、田间地头、村庭院落,同时,也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群众了解文艺,参与其中,享受文化惠民成果,激发乡土文化活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惠民 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
“时代在发展,在我们农村这片大舞台上,也充满机遇和挑战,人一定要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王益区黄堡镇文明塬村脱贫致富示范户梁抗战在群众宣讲活动走进常家河村中,讲述了他身残志坚,发扬求人不如求己、自我奋斗的精神,通过自身努力,脱离贫困生活的生动故事。通俗易懂的语言、接地气的宣讲方式赢得了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近年来,王益区指导各涉农镇办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个行政村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通了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2022年以来,在春节、元宵节期间,联合相关单位组织开展“义兴燎疳”“梁家塬跑马”等各类文化活动50余场次。整合区委党校、区城市党建学院等资源,打造“益起跟党走·永葆党旗红”宣讲品牌,组织开展理论宣讲、科普宣传、文化下乡、环境卫生整治等文明实践活动100余场次,补足群众精神之钙,提振了乡村振兴精气神。
文化惠民 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
“太好看了,我要买一个。”“能教我怎么绣不?我想送给我男朋友。”…….在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姜女秦绣第三代传人范亚侠的刺绣创作基地里,荷包、钱包、衣服等精美的刺绣作品吸引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们纷纷选购。
“一幅绣品,分图案简繁,能卖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元。”脸上满是笑意,身着手工刺绣长款马甲的范亚侠介绍道。
自幼受母亲熏陶爱上刺绣手工技艺的范亚侠,所绣作品《牡丹》在2020年首届全国乡村手工艺(刺绣)大赛获优秀奖,赢得了客商青睐。自此她自筹资金,创办了“秦兰手工刺绣经销店”,并收徒十几人,一边制作刺绣品,一边把产品放在自己的专营店销售,影响和带动了周围一大批群众学习传统刺绣技艺,实现增收致富。在她的带动下,刺绣已发展成为王益的特色产业,有数百名农家女从事手工刺绣制作,刺绣队伍不断壮大,她们的绣品也远销全国各地,真正绣出了“指尖经济”。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近年来,王益区坚持探索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其中,有以姜女文化、秦人文化为核心内容,对孟姜塬资源现状、开发基础、建设条件等方面研讨分析和案例研究,从而打造的“秦人村落”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将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军台岭村,依托其军台岭战斗的红色文化资源,深挖军台岭战斗精神内涵,让沉睡的红色资源成为教育后人的资本、富民兴村的资产……一系列文旅项目融合,营造了王益区本土文旅矩阵,加速推进产业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业态,持续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王益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联系我们

电话:029--87298388

广告:18191260162

招商:15829074800

邮箱:1051286110@qq.com

官网:www.xczxsxw.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五路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