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驻村帮扶/典型示范

渭水河畔谱华章 ——渭南市临渭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1/5/10 浏览量:13750

高李村村民在给猕猴桃授粉。

1922年,革命先驱王尚德在家乡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创办了私立赤水初等职业学校。以该校为阵地,渭南地区的党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天,百万临渭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奋斗,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临渭区顺利实现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脱贫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广

5月8日,临渭区阳郭镇高李村群众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必须趁着这3天赶快给猕猴桃授粉,不敢马虎!”村民李娟利说,猕猴桃可是她家的“致富宝贝”。

前些年,由于自身缺乏技术、两个孩子上学以及母亲生病等诸多原因,李娟利家的日子一直过得很恓惶。2016年,高李村提出“土地化整为零”思路,倡导村民大规模种植猕猴桃,不仅免费提供苗木、农资和技术,还全力解决灌溉、销售等问题。李娟利种植3.8亩猕猴桃,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收获了1.8万斤猕猴桃,共卖了5万多元。”李娟利高兴地说。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临渭区围绕葡萄、核桃、猕猴桃和畜牧养殖,采取“户发展给奖补、村发展给扶持”的办法,逐村逐人落实产业项目,并通过“财政注资、单户入股”的方式和“村村建园、企园带动”的模式,在81个贫困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建成扶贫产业园99个,带动10375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将7313户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目前,全区共种植葡萄26万亩、核桃21.5万亩、猕猴桃8.6万亩。

为打通生产与销售“最后一公里”,临渭区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着力构建“产销精准对接、农企互利共赢”的消费扶贫格局。目前,全区建成扶贫专馆3个、专区1个、专柜67个,线上线下齐发力,累计销售各类扶贫产品1.36亿元。

项目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4月15日,临渭区举行2021年第四次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双创基地汉华温德姆酒店项目、渭南新六科技有限公司故市镇生猪养殖项目等7个项目,总投资19.8亿元。加上之前3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临渭区今年前4月共集中开工项目29个,总投资199.86亿元。

项目是稳投资的“压舱石”,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十三五”期间,临渭区狠抓项目建设,重点项目投资累计完成1340亿元。尤其是2020年,临渭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第一时间开通“云端会客厅”,主动与各地客商“线连线”对接、“屏对屏”沟通,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个,到位资金90.6亿元,并全面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帮办代办事项9000余件次,减税降费1.9亿元。

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临渭区确立以“银发经济”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科学编制200平方公里美好生活示范区(核心区)发展规划,策划健康制造、养老服务等产业项目78个。


5月6日,位于临渭区双创基地的蓝城·陶然里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个项目是临渭区打造美好生活示范区的项目之一,将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等板块。”现场负责人赵欣告诉记者,该项目于今年1月开工,预计2023年1月全面竣工。

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看着小孙子每周都有一点点变化,朱明州的心里充满了欢喜。

家住临渭区下邽镇柳园村的朱明州,因为孙子患有智力障碍,前些年一直过得很揪心。“以前无论教娃说什么、做什么,基本都没有回应。”5月7日,回忆起往事,朱明州显得有些悲伤。后来,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的到来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朱明州说:“送教老师经常上门陪娃玩游戏、做运动,现在娃已经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互动,还能跟着我一起出门散步呢。”

据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伟介绍,目前,临渭区已实现特殊儿童送教全覆盖,并通过特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使残疾儿童入学率实现100%。

送教上门只是临渭区解民忧、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临渭区新改建学校120所,新增学位2.2万个;新改建医院4所,新增床位695张;新建市政道路4条,打通“断头路”5条;新改建公厕138座;秦代文化遗址公园、人和公园、南湖公园、创新公园、南塬自行车慢道建成开放;实现军博大道等4条景观路一街一景;提升改造农村道路1000余公里。

临渭区委书记刘宝琳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行动,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年考核’机制,积极招引一批投资大、引领性强的好项目;扎实开展‘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三年行动,围绕‘3+X’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以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把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